范仲淹在西北期间都做了什么 后人称颂范仲淹的军事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范仲淹在西北地区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近日,古装电视剧《清平乐》热播让许多观众对北宋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我们就借着《清平乐》这个话题来聊聊历史上的范仲淹在戍边西北期间都干了什么事。

image.png

  范仲淹是北宋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甚至有后人盛赞他是两宋三百年间第一人。范仲淹一生对北宋的贡献相当巨大,无论是内政方面还是文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当然,许多人也都知道范仲淹曾经略西北,主持对抗西夏的入侵,并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可是关于范仲淹在西北期间的具体军事成就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得上来,原因很简单,因为范仲淹在西北期间从未经历过大战,自然也就没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那么问题来了,范仲淹经略西北期间究竟干了什么?后人为什么会称颂他的军事成就呢?

image.png

  众所周知,北宋是中国历代王朝中军事实力最弱的,没有之一。北方强大的辽国它打不过,西北弱小的西夏它也搞不定。后来东北的金国异军突起,仅仅出动十几万兵马就对北宋实施了灭国战,由此可见北宋的军事实力是多么不堪。

  在宋仁宗执政时期,北宋军事实力羸弱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了。西夏李元昊之所以敢公然叛宋称帝,其主要原因也正是料定了北宋拿它没辙。然而宋仁宗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李元昊区区一个党项匪类,竟敢公然与大宋为敌,这还有什么好说的,马上派人去打他。范仲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朝廷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北宋在西北战场的二把手),前往西北主持战事。

image.png

  范仲淹深知宋军是什么货色,要让这些贼配军、兵油子组成的部队与西夏党项人硬拼,那无异于以卵击石。因此当范仲淹坐镇西北后,他的第一项工作要务就是以守代攻。当然,光是一味防守是没什么了不起的,而范仲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采取了“攻中有防,防中带攻”的策略,具体方法也很简单明了,那就是修建城寨。

  西夏军队擅长野战,而宋军在依城防守方面有优势,于是范仲淹就让手下军队干起了建筑工的活儿,沿着宋夏边境线一步步向西夏境内建城寨。

  范仲淹实施的最大一次建筑工程当属在15天时间内修建了大顺城。该城位于西夏境内,西夏军事重镇白豹城、全汤城都处在大顺城的攻击范围之内。一旦西夏人敢对宋境发起大规模攻击,大顺城中的宋军不仅可以切断西夏人的后路,还可以攻击守备力量空虚的白豹城、全汤城。因此大顺城这根“肉中刺”在西夏扎进去后,西夏皇帝李元昊有多疼是可想而知的。

image.png

  除了修筑城寨外,范仲淹经略西北的另一项成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时的西北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除了宋人和党项人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羌人。宋夏开战后,双方都想将羌人拉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李元昊的方法简单粗暴,那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直接用武力去征服羌人。而范仲淹则采取了怀柔政策来吸引羌人加盟,这其中又以范仲淹手下得力干将种世衡做得尤为出色。

  当时大部分北宋将领都看不起羌人,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茹毛饮血的蛮夷,可种世衡却没有这种偏见。他允许羌人带着土特产到他所经营的青涧城里进行交易,这极大改善了这些羌人的生活品质。此外,种世衡还经常与羌人酋长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羌人本质纯朴,但因为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因此长期被宋人和党项人看不起。如今来自大宋的长官种世衡却对他们以诚相待,这自然使羌人们感恩戴德。因此,大多数羌人部落都愿意帮宋军打仗。

  由于范仲淹的措施得当,所以他的防区在宋夏战争期间稳如泰山。李元昊带着如狼似虎的西夏大军到处横冲直撞,但却从来不敢贸然攻入范仲淹的地盘。

image.png

  1042年,宋军在“定川寨之战”遭遇大败。随后李元昊带着十余万大军突入内地,关中震动。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范仲淹率六千人向西夏军主力逼近。按理说,六千对阵十万,这显然是凶多吉少的事情,可是李元昊听闻来者是范仲淹后却选择了撤军。原来,李元昊突入内地只是为了大肆劫掠一番,顺便消灭一些疲弱的宋军。然而向来沉稳,从不出战的范仲淹选择了出战,这说明他的目的是来拼命的。李元昊精于算计,不想打一场得不偿失的恶仗,因此在完成了最初的劫掠目标后立即下令全军撤出宋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范仲淹凭其威名让李元昊作出了迅速撤退的决定。所以范仲淹虽然从未经历大战,但他经略西北的军事成就却远胜过同时期的其他文臣武将。

  参考文献:《宋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用 (99)

评论加载中...